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Sanhe Gospel Center

前言:

今天是母親節,家中女性的偉大,我想應該在影片中已經表達的淋漓盡致了。今天的經文特別講到,提摩太一生中重要的兩位女性,而這兩位女性對提摩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請各位姊妹不要輕看自己的影響力,可能您們是家中唯一的基督徒,甚至是家族中唯一的基督徒。我相信有時在與家人或親友,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時,一定感到十分有壓力,或者是因為自己的身分,而在親友之中無所適從。今天的經文中提到女性的生命見證,是如何深刻影響著下一代。猶太人有句諺語說:「男人建造房屋,女人建造家庭」。可見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家庭,女性的影響至關重要。我們一起來看,今天想跟姊妹勉勵的經文。我們一起唸。


經文:提後一:5;三:14-15

一:5我記得你那純真的信心,就是你外祖母羅綺和你母親友妮基所有的那種信心;我相信她們的信心也在你心裡了。

三:14-15至於你,你要持守你所接受和確信的真理。你曉得誰是你的導師;

你也記得你從小就明白聖經,就是能給你智慧、指引你藉著信基督耶穌而獲得拯救的那本書。


主題:

誰是提摩太?

聖經中有關提摩太的記載在使徒行傳。保羅和巴拿巴,第一次受差遣出外佈道時,曾到過路司得,就是提摩太的家鄉(徒十四6)。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就是在那時信主的。到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,來到路司得時,提摩太已是「門徒」(徒十六1),而且被當地信徒稱讚,保羅便邀請他成為同工(徒十六1~4)。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,雖然父親是希臘人(徒十六1);提摩太主要受母親的教育成長。猶太人認為,教導孩童從小認識上帝的律法,是一種榮譽。他們聲稱,當嬰孩用包巾包裹和吃奶的時候,便開始教導律法。他們讓律法深深刻在猶太孩童的心裏,他可以忘記自己的姓名,但律法永遠不會忘記!所以,按著母親的教導,提摩太從小便認識上帝。

 保羅在此說:你那純真的信心,就是你外祖母羅綺和你母親友妮基所有的那種信心。這便暗示,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比提摩太先作門徒,然後帶領提摩太歸主。在此沒有提及提摩太的父親,有可能他的父親並未信主。不過,他顯然不反對猶太教和基督教,否則他不會娶一位猶太女子為妻,讓她教導他們的兒子學習猶太人的「律法」,也不會准許保羅為提摩太行割禮,帶他同行。從這些背景我們可體會到,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何等深刻。

可能起初提摩太還沒有完全理解救恩的福音,直到保羅到路司得傳福音的時候,他才清楚得救,認識耶穌是救主。他還沒有得救以前,從小所明白的聖經對他有很大的作用。在他跟從保羅出來傳道以前,在聖經真理上早就有了美好的根基。

這樣看來,我們教導孩子明白聖經真理,並不是徒勞無功。如果我們所教導的孩子,已經明白聖經的道理,而還沒有重生得救的經歷,我們不要以為這教導是落空的。像提摩太這樣的一個孩子,我們都不能否認:他能成為保羅得力的助手,在福音的工作上和他同心,為真道打美好的仗。在年輕時就作了以弗所教會的牧者,他在跟從保羅以後,靈性有這樣成長,都不能不歸功於,他在沒有重生得救的經歷以前,已經在聖經的真理上打下美好的根基。

所以在他屬靈的心竅一開通以後,就能夠很快地被主重重使用。這情形正如跟從主的那些使徒們,他們在聖靈降臨以前,對聖經已經有相當的根基,只差屬靈的心竅還沒有開,還不能夠領悟;但當聖靈一開通他們心的時候,他們立刻曉得如何運用平常所熟悉的聖經,為福音作美好的見證。就像彼得在五旬節時,引用約珥書和詩篇的話為福音作見證。這也是教會為什麼看重主日學的原因之一,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只是服事孩子而妄自菲薄、覺得自己沒有做什麼。我們陪伴的孩子,可能是未來保羅或提摩太,關鍵就在於我們為孩子的禱告與陪伴。


誰是提摩太的導師?

一個人真實的信仰,對家人和後代會有所影響。「我相信她們的信心也在你心裡了」這裡不是說信仰,會自動遺傳給後代,而是說晚輩的信仰,會受到直接長輩的影響。就像提摩太的導師不只保羅,也包括提摩太的母親和外祖母,以及其他可靠的信仰長輩在內。提摩太接受且確信的福音真理,是由許多虔敬愛主、為神所使用的僕人使女所教導的,他們教導提摩太的,是純正的聖經真理;所以他所確信所學習的,是純正沒有錯誤的信仰。特別是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從小教導他明白聖經,這些教導對於提摩太來說,有更深一層的意義;因為它不單是聖經真理,也是兩位女性的生命歷程、生命見證。因此,提摩太也活出令人敬佩的生命見證。這就像是,假設我是個老菸槍,我要叫我的孩子不抽菸,如果我不改變,我的孩子會聽從嗎?


聖經的作用?

我們先看看這兩句話,不知道各位覺得哪句話是正確的?或是兩句都對?還是兩句都錯?

聖經叫人因信基督耶穌,才有得救的智慧。(謬誤)

聖經叫人得智慧,人相信基督耶穌,才因此得救。(正確)

如果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,那就表示信了,耶穌還不一定得救,因為只不過是有得救的智慧而已。「能給你智慧、指引你藉著信基督耶穌而獲得拯救的那本書。」。這句話更好的翻譯是:「聖經能使你得智慧,以致藉著信心,得著救恩」。這句話完整的意思,是說聖經會叫人得著智慧,使人因信基督耶穌得救,因為真正的智慧,就是敬畏神。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」,這話是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怎樣相信聖經,運用聖經。它能給人智慧而得救,這智慧和世人的智慧不同;世界的智慧可能叫人犯罪背棄神,但聖經所給人的智慧,卻是叫人因為信靠神,而得著救恩。

簡單來說,這裡表示聖經,有兩方面的功用:對於未得救的人,能叫他得智慧,而信基督以致得救。另一方面,對已經得救的人,可以藉著它,更加認識神與加添智慧、明白基督耶穌的救恩、改變價值觀與生命。

多讀聖經、明白聖經,就會使我們有屬靈的眼光和智慧。叫我們知道神如何愛世人、耶穌是得救唯一的路,也叫我們知道什麼是滅亡的路、異端錯誤的教導


見證:

我看到這段經文,我就想到我自己的經歷。其實我算是第五代的基督徒了,我的信仰建立是從我的奶奶開始,奶奶是嫁入姚家之後,才開始相信上帝。從小時候在晚上睡覺前,奶奶總是會特別為了全家族人,能夠繼續能在上帝的愛中成長禱告,當然奶奶也會跟上帝求有健康的身體之類的,但更多時候,是為了晚輩能夠經歷上帝,相信上帝來禱告。禱告完後奶奶便會開始說起,當初上帝是如何拯救爺爺,又讓爺爺多活三十多年,以及上帝怎麼幫助她度過人生許許多多的難關的見證。

奶奶不認識中文字,卻可以信手捻來一段聖經或者唱起一段聖詩,她努力學習羅馬拼音,為的是要讀懂拼音的聖經。在我國小的時候,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半,她總戴起老花眼鏡,用手指指著拼音,念出聖經或聖詩,而我就在旁邊寫功課,跟她比賽是我先寫完還是她先讀完。

我的媽媽也是嫁入姚家後才信主,她曾經分享奶奶不像她所聽過的婆婆,會苦待媳婦,這也增強了她對信仰的好奇,她便開始在牧師講道時,做筆記在自己的聖經。開始了她認識信仰的路程,後來媽媽也受洗了,直到現在都在教會穩定的聚會,也在教會中找到好幾個,因著信仰認識的好朋友。

我回顧我成為傳道人的歷程,其實就像經文所描述的,我的信仰是從觀察我生命中,很重要的女人們所建立的。當然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太太,我太太幾乎每天早上有段時間,是為著家庭禱告,先是為自己禱告接著是為我禱告,最後是為孩子禱告,如果我的家庭見證能夠為神做出一些小見證,我太太的禱告絕對功不可沒。我相信我們家族,現在能夠有兩位願意獻身的傳道人,都是我的家人在無數個夜晚裡,用禱告向上帝祈求而來的。


結論:

※信徒應將信仰傳給後代,正確的人生觀,是孩子一輩子的幫助。具體來說,就是在孩子被錯誤的價值觀影響之前,我們先教導正確的價值觀,使孩子面對誘惑時能有抵擋的力量。

※家庭是造就信徒的基地,我們有責任用生命教導兒女,責無旁貸。簡單來說就是,我們的生命要致力活出信仰,就算我們周圍的人,不願意進到教會,他們依舊能從我們身上,感受到信仰的力量。

※不要停止禱告,因為這是基督徒的力量源頭。不要停止讀經,因為上帝透過聖經對每一個人講話。我們能否做出信仰上的身教與言教,其源頭便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好壞與否。

41 次查看0 則留言
  • 作家相片Sanhe Gospel Center


前言:

禱告是信仰生活中重要的部份,人最容易經驗到與上帝接觸的方式,就是禱告。福音書中耶穌不但自己時常禱告,他也鼓勵他的跟從者要時常禱告。比喻的開始,耶穌說明這比喻的背景,同時也勉勵人,要按這個比喻所教導的,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耶穌設這個比喻所要訴求的目的,是鼓勵他的聽眾,要以寡婦向不義的官爭取為她伸冤的毅力,用那樣的精神,鼓勵信徒恆切地向上帝禱告,以求自己的問題獲得解決。


主題:寡婦和不義的法官


情境:

這比喻的兩個主角:一個不懼怕上帝、也不尊重人的法官,與一個向官方求公平審判的弱小無助的寡婦。這兩種角色在人事地位的不同,與他們之間所期待解決的事,兩者之間不但有很大的差距,而且還形成很強烈的對比。一個毫無社會地位的寡婦,去求一個不懼怕上帝、也不尊重人的法官為她解決問題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


背景:不義的官和待伸冤的寡婦


不義的官

這一個官不是當時羅馬人用來保障民眾權利的官,也不像今日的法官那樣,受法律的專業訓練而來審理法案的人。他只是當時的猶太人,設立來解決金錢糾紛的地方官。那些疏於審理寡婦案件的官,大部份出自兩種原因:若不是太懶,不願意理會弱勢者的請求;不然就是因為侵占者那一方較強勢,或者較有社會地位,所以官家才不願意辦他們。尤其當那些不義的官被賄賂,從侵占者那邊獲得利益時,弱勢的寡婦更不容易期待得到公平的審理。

耶穌稱這樣一個不懼怕上帝、也不尊重人的官,是一個「不義的官」。在華人的世界(理解),不義的官是指貪官,來自不道德的行為。但在猶太人的世界,不義的行為,來自不真正的認識上帝或者不敬畏上帝。不敬畏上帝就是不把上帝的公義、聖潔、仁慈當作一回事,所以他自然而然的也不會尊重人。欺辱了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,也是對上帝的不敬。

不「敬畏」上帝,與不「怕」上帝是同意語。所謂「不怕上帝」除了指人對上帝的不敬畏以外,也指他的不怕上帝的審判。在猶太宗教文化裡審判官都知道,他們在審判人的同時,自己也上帝的審判。他們是否按上帝的信實、仁慈和公義審判人?若不如此,不但在當時,在將來也要在上帝的面前受審判。信實、仁慈與公義是一個審判官最必需執守的道德。

然而這個不義的官,他怕的不是上帝的審判,卻是這個寡婦持續的「糾纏不休」。「糾纏不休」這個字的原文是「被擊倒」的意思;也就是說這個不義的官怕這寡婦的執著,契而不捨的精神,會把他擊倒。因為這寡婦不斷的來伸訴,多日找他,為她主持公道,保護她的權益。

待伸冤的寡婦

還記得上禮拜律法中休書的由來嗎?猶太人心剛硬,讓摩西不得不用休書,保護離婚婦女的權利。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,以寡婦的遭遇為最痛苦,她甚至沒有丈夫的休書可以保護她。當時的社會也沒有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,給這些可憐的婦女,可以靠自身的勞力而生活;婦女一旦成為寡婦,只能靠丈夫的遺產,或者兒子的供養而生活。如果這兩者都沒有,年老的婦女常成為乞丐,年輕的婦女常淪為妓女。被離婚後的婦女,如果沒有再嫁,其命運也和寡婦一樣。


寡婦的要求伸冤,不是要求懲罰,而是要求冤屈得以公平審理。當時的寡婦所伸訴的案件,絕大部份是因為丈夫的遺產被侵吞,被夫家的親人所侵占,甚至是被那些為她們辦理遺產繼承權的人所侵占。婦人的丈夫死後,如果家族中沒有值得信賴的長者,可以主持遺產的處理,大部份的人會請法利賽人或文士,當公證人來主持。不幸的是這些名為「公證人」的人,他們當中也有一些不肖份子,他們乘機為人處理分遺產時,侵吞了無助的寡婦的財產。或者與夫家的親人共謀佔有寡婦的份,耶穌也在其他經文的記載中,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侵吞寡婦的財產(路20:45-47;可12:40)。

當時的婦女很少受教育,也沒有機會到外面去經歷世事,遇到財產被侵佔時,大部份的婦女都不知如何適從,只好認命,默默的受害。這位弱勢的寡婦,原本無法抗拒這樣的惡勢力,她手上唯一的籌碼,就是她的毅力。

猶太的律法原來就知道寡婦處境的困難,所以就有鼓勵民眾多照顧孤兒寡婦,向孤兒寡婦施捨是每個人應行的基本美德。他們嚴禁苦待孤兒寡婦,若有借貸給她們的,不可向她們收利息(出22:25);若寡婦有欠貸的,不可拿她們的衣服作當頭(申24:17);遇有審判寡婦的案件,若有屈枉正直的,必受咒詛(申27:19)。

為了生活,為了子女,為了自己應有的權益,這一位寡婦鼓起勇氣,契而不捨的爭取,即使對方是個不義的官,她也繼續的申訴。最後因她的毅力改變了對方的態度,為她的財產被侵佔,而承辦她的案件。


解釋:

耶穌設這個比喻的最主要目的,是鼓勵人要學像那位寡婦,持續地禱告,不要灰心,所以就以一個在當時的環境中被認為最弱小,最沒有地位的寡婦,她如何以契而不捨的精神,向一個不義的官不斷的訴求。

她的毅力,終於迫使那一個不義的官,為她伸冤。因為這一個官是不義的,連一般的人,也都無法期待這位官長,肯接受一般人的申訴,更何況為那寡婦公平處理她的案件、為她伸冤?可是因為這位寡婦的毅力,至終她的願望得以完成。耶穌用這樣的比喻,來勉勵人,不要灰心,要恆切禱告。如果這一位寡婦那樣的毅力,可以說動那一個不義的官,更何況上帝?祂一定會比這不義的官,更願意回應的我們的祈求。

在被民間宗教包圍的基督徒,常常如那位寡婦一樣,應有的權利常被剝奪,一些堅持被他人誤解。面對這樣的攻擊與誤會,大家常常求助無門,有口難言,惟一能夠申冤的對象就是上帝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比喻裡的中心人物,就不只在有毅力的寡婦而已,那位終於答應了寡婦訴求的官,也是耶穌設這比喻的重要角色之一。耶穌利用這樣的比喻來鼓勵我們,要恆切的向上帝禱告,不要只單單看到事情的困難與無解,因為上帝比那不義的官,更會回應垂聽我們的禱告。


應用:

※上帝必定垂聽我們的禱告,但不一定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回應我們。

上帝一定會聽人的禱告。其實耶穌之所以會鼓勵人熱心禱告,最重要的基礎,在於耶穌確信天父是一位願意聽人禱告的神,所以耶穌不但自己時常禱告,也鼓勵我們常禱告。耶穌並不是說上帝像那不義的官,原本就不願答應人的祈求。耶穌知道禱告得應許並非容易的事,並非每次禱告都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式。所以這一個比喻的主要內容,在鼓勵人熱心禱告,確信上帝一定會聽人的禱告。耶穌從這比喻教導我們需要學習,婦人用契而不捨的態度禱告。

※我們的態度,呈顯出我們對禱告之事看重與否。

禱告得應允,其困難的程度,有如一個寡婦對一個不義的官,求公正的處理她的冤情那樣的困難。但不義的官終於答應了那沒有地位的寡婦的申訴,更何況那位有憐憫和公義的上帝,祂更會答應祂子民的祈求,其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因為看重這件事,持續不斷且積極的禱告。

※基督徒最大的盼望,從來都不在這個看的到世界

每個基督徒最大的盼望便是耶穌再來,耶穌再來之後的世界,便會恢復起初上帝和亞當夏娃之間那樣的關係,不再有悲傷、不再有痛苦。但我們從七到八節的經文來看,耶穌也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,當耶穌來臨的時候,他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?我們都相信,上帝便會為祂受苦的百姓採取行動。可是這時的又會冒出了另外一個問題,既使上帝要屬祂的百姓採取行動,可是世上還剩下多少有信心,是真正相信上帝的呢?我們是否有辦法持續在這樣世道,持續的堅持我們的信仰,向後代傳承我們的信仰,對周遭的人見證我們的信仰,我想這就是我們三和教會與在其中的弟兄姊妹的首要任務了。

49 次查看0 則留言
  • 作家相片Sanhe Gospel Center

死有輕如鴻毛,重如泰山,這句話是在說明死後的影響與價值。最近緬甸的抗議越演越烈,軍警人員殺紅了眼,到處無差別的抓捕與鎮壓當地民眾,一名主持教會義診醫療所的修女,在國際記者攝影鏡頭下的殘酷見證下,這位修女在軍警武力鎮壓的街頭亂戰中,在亂軍之中當街跪下,祈求持槍警察「不要繼續屠殺無辜的孩子與示威同胞」。如果這位修女就這樣的死去,我們覺得是輕如鴻毛還是重如泰山呢?如果這樣為了一群年輕人犧牲的修女,讓我們覺得動容,那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位,更是舉足輕重,因為祂是為了世界上所有人而犧牲的,而且祂的死,持續的影響兩千多年後的我們。這個人就是耶穌。接著透過聖經稍微了解,在兩千多年前,耶穌復活前的一週,發生了什麼事情?

我們再複習一次,福音最重要的歷史事實與意義,最重要的福音內容是?一、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,二、祂被埋葬,三、第三天祂復活了。這些歷史事實對我們的意義就是,救主成為一個受苦的僕人,好赦免我們的罪,並使我們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係,我們需要信心和悔改,才能進入這種恢復的關係並逃離審判。大綱

  福音不是偶然發生的,是神早在創世以前就計劃好,也向人啟示了,最後藉著基督釘在十字架上,又從死人中復活而完成。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,福音是應驗了神的應許。基督所經歷的都是照著神的話來應驗的,這一個歷史的事實是人的智慧所測不透的,也是人的理智所接受不來的,但卻是歷史的事實。

復活非常重要,甚至我們可以說,沒有復活就沒有福音;沒有復活,基督的死和埋葬跟著沒有意義。神所預備叫人得救的福音,是根據基督的死、埋葬和復活而完成的。

哥林多前書15章

13 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

14 若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,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;

15 並且明顯我們是為上帝妄作見證的,因我們見證上帝是叫基督復活了。若死人真不復活,上帝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。

16 因為死人若不復活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

17 基督若沒有復活,你們的信便是徒然,你們仍在罪裏。

18 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。

19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,比所有人更可憐。

假如耶穌沒有復活?

從12節我們可以知道哥林多教會當中,有些人說沒有死人復活這件事,這些人看起來似乎很理性在思考信仰,但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說基督沒有復活,因為沒有死人復活,當然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,這樣就否定了福音最重要的一部分。正如今天有些異端說,耶穌復活的是他的精神與心靈,還有些想用理性與科學,去合理化聖經當中所有神蹟的”基督徒”(五餅二魚)。這些人有意或無意之間,其實都是在拆毀聖經所傳達的信仰根基。有人會說有那麼嚴重嗎?耶穌有沒有活過來,都不影響祂做的好事與教導。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,如果福音內容少了耶穌復活這件歷史事實,會對我們的信仰生活有什麼影響?

1.基督若沒有復活,我們所信的就是枉然(15:14)

使徒們所傳的既然是一位能夠救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救主。如果基督沒有復活,連祂自己也要受到死亡的限制,祂怎麼能拯救我們這些在罪惡底下的人呢?祂怎麼能給我們永生的盼望呢?所以基督若沒有復活,使徒們所傳的就是枉然,信徒相信他們所傳的,當然也是枉然了。

2.基督若沒有復活,我們就是妄作見證(15:15-16)

使徒們努力地證明神叫基督復活(徒1:22;2:31-33;4:2;17:18;徒23:6;24:15,21),如果基督沒有復活,那些親眼看見基督復活之人的見證就是謊話,連保羅在上文所講的耶穌基督怎樣向彼得、十二使徒、五百多人、雅各、眾使徒和他自己顯現,都是謊言。當然整本使徒行傳和新約聖經也都是謊話了。

3.基督若沒有復活,我們仍在罪裡(15:17)

為什麼基督若沒有復活,他們的信就是枉然,仍在罪裡呢?因為基督如果沒有復活,就不能證明祂是神的兒子,也不能證明是神所差遣來的救人脫離罪的救主,祂的死就沒有特別的價值,祂是否有足夠的資格,為我們贖罪也成了問題。

4.基督若沒有復活,那些信衪而死的人也必滅亡(15:18)

基督若沒有復活,那些相信祂而已經死了的人也要滅亡。保羅說這一句話是要提醒哥林多信徒,他們有些信主的親友,已經不在現今的世界,他們向來深信這些信主的親友是得救的;但若基督沒有復活,難道這些人都要滅亡嗎?

5.基督若沒有復活,我們今天就比世人更可憐(15:19)

因為我們跟隨基督,可能要在今生多受損失,或受人的逼迫,或受人的羞辱,並犧牲一些今世的享受;如果我們最後還是進到永遠的黑暗裡,豈不是比世人更加可憐嗎?因為我們連今生暫時的享受也錯過了。

由此可見,否認基督復活的道理,會全然影響我們的人生觀,在信仰上越軌的結果,必定導致品德的越軌。這也是保羅為什麼要專程寫信告訴教會,基督復活的重要性

※我們再繼續往下看經文

20 現在基督已經從死人中復活,成為睡了的人初熟的果子。

21 死既藉著一人而來,死人復活也藉著一人而來。

22 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,照樣,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;

23 只是各人要按著自己的次序:初熟的果子是基督,以後,在他來的時候,是那些屬基督的人。

24 再後,末期到了的時候,基督把所有的統治者、掌權者和有能者都毀滅了,就把國度交給父 神。

25 因為基督必要作王,直到 神把所有的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。

26 最後要毀滅的仇敵就是死,

27 因為經上記著說:“他使萬物都服在他腳下。”既然說萬物都服了他,顯然那使萬物服他的就不包括在內了。

28 等到萬物都服了他,那時子自己也要服那位叫萬物服他的,好使 神在萬有之上。

假如耶穌復活了?

保羅從前面一連串的假設問句,從20節開始講基督復活會帶來什麼。但這是一段難懂的經文,因為在這段經文中,有很多是要有猶太背景,才能了解的用詞,而這也與我們的信仰根基息息相關。

誤會或爭議的產生,源自於對名詞定義的不清楚。所以我從經文當中挑三個,對於我們信仰有幫助的用詞來解釋。

  1. 初熟的果子

從原文上來看這個字,初熟的果子,也可以說是後來的果子。這用詞的背景是逾越節,逾越節有幾個重要性。它記念以色列子民蒙拯救,脫離埃及,它也是慶祝大麥收成的時期。猶太人必須從原本土地中收穫幾捆大麥。割下大麥以後,就拿到聖殿裏去,把大麥磨成麵粉,獻給上帝。

這就是初熟的果子。這步驟非常重要,在此之後,田裡收成的大麥才可以買賣使用。初熟的果子是收成的記號;耶穌的復活乃是眾信徒復活的記號。正如新大麥,在奉獻初熟果子之前,不能運用;復活的新生,在耶穌從死復活之前,不能實現。

耶穌扮演了一個承先啟後的腳色,耶穌先復活,我們才能因著相信跟著復活。

  1. 亞當

保羅繼續用另外一個猶太人的觀念。依照創世記的記載,因著亞當犯罪,其直接的結果和刑罰就是死亡。猶太人的拉比(教師)說,『邪惡的行為留下更大的後果,就是兒女都會像他。』沒有人會否認,兒女會從父母得到榜樣,父母犯的過錯會直接影響到兒女。不過猶太人卻含有更深的意義。猶太人認為,眾人都是在亞當裡;當亞當犯了罪,眾人也就犯了罪。在我們看來,這種觀念很奇怪,並且不太公平,猶太人沒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觀念,他們是一人出事,所有人來當。一個人做的事不只是涉及本人,而是整個群體,這也是他們為何看重教育以及群體生活的原因。

亞當的罪,有這樣長遠的後果,那基督的復活就更該如此。祂的復活不只涉及祂自己,也臨到相信祂的人。死從亞當進入世界,同樣,生命透過基督來到世界。保羅一再強調了道成肉身的真實。基督是十足的人也會死亡,正如亞當一樣。

全人類因亞當被罪影響,全人類也因耶穌而勝過了罪,耶穌把願意相信的人從罪和死亡中釋放,這是聖經不變的真理之一。

  1. 末期

末期的描述從24節至28節。上帝將勝過罪和死亡,解救人類這件工作交託給耶穌去做。這工作完全完成的那天來到,耶穌凱旋回到父親那裏,像一位得勝者歸家。上帝的勝利完成了。耶穌完成了所託付的工作,戴上了完全順服的冠冕,榮耀的歸來。而仇敵的下場就是被毀滅,也就是永遠的死。

上帝差遣祂的兒子拯救世界,最後祂要迎接一個救贖的世界;在那時天上的和地上的一切都在祂慈愛和權力之下。

加爾文說:「一切都要歸回神,神是萬有的始與終,使一切都與神連結。」

保羅的論述,讓我們知道耶穌的復活會使我們充滿盼望。

耶穌先復活了,確定了真正相信耶穌的人,也會一起復活的盼望。

相信耶穌,我們有一天將不再被罪與死亡影響的盼望。

相信上帝一定會完全完成祂的計畫,所有的悲傷與痛苦,將不復存在的盼望。

最後,你要哪個假如?

你可能不認識布萊士‧帕斯卡這個人,但一定聽過一種氣壓單位,叫做帕斯卡(Pascal),簡稱帕(Pa),這個單位就是以布萊士‧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,以紀念他的貢獻。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偉人,能把自己活成計算單位的,都很不簡單,比如牛頓、焦耳、赫茲等。帕斯卡就是這群人的其中一個。但他還有一個獨特的身分,神學家。

帕斯卡:上帝的存在不需證明,只需賭博!便是有名的「帕斯卡的賭注」(Pascal’s Wager)。

簡單來說,在帕斯卡看來全人類的信仰狀況就是一場賭局:因為信仰上帝的預期最佳結果(1)比不信上帝的預期結果(-1, 0.5)都有更高的效益,而賭上帝不存在的預期最壞結果(-1)比信上帝的結果(1, -0.5)都要難受許多,所以帕斯卡認為一個理性的人,一定會投注上帝存在,即使此人的理性,不能幫助他確認上帝是否存在。

這樣的理論雖然有很多爭議點,像其中一點,就是不要進入這個賭局就不用做這個選擇。不過我們可以思考,但有可能嗎?有哲學家說,其實我們都是已經被宣判死刑的死刑犯,因為只要出生後就是往死亡前進。上面這個有漏洞的理論,只確確實實的再一次提醒我們一件事,「只要是人,總有一天要面對自己的信仰抉擇。」

聖經是怎麼描述最後耶穌再來與末日的景況?根據剛剛讀的經文,簡單來說,耶穌為我們死,復活了,而祂將要再來,毀滅一切與神為敵的。這一切工作的頂峰,是當耶穌把國度歸給父,父是萬有之源。耶穌所做的一切目的,是叫神在萬物之上,為萬物之主。因為到那日,一切原歸神的,都要完全歸回神。而人類的最後,將會分成真實相信與不相信的,這兩類人將會有完全截然不同的結局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請問您要哪種假如呢?請思考好,因為這一個決定,將會是影響我們後續人生直到進入永恆。最後,跟大家分享一位想證明上帝不存在的哲學家,他最後的結論「要證明上帝存在很難很難,但要證明上帝不存在更難更難」康德。



312 次查看0 則留言
1
2
bottom of page